念完日本語言學校,又去了福岡打工度假,我學到的 3 件事 — Part.2
目錄
還沒看過 Part.1 的朋友可以先看第一部分~
永遠要幫自己準備好第二個選擇
誤打誤撞開始經營社群,竟然成為我人生轉捩點?
第一次去東京念語校前,我就在思考回台灣之後要怎麼辦?要回軟體業繼續做 PM 嗎?還是有別條路可以走?
因為大學是唸廣告系,所以也有想說還是回來可以去做行銷,但之前都沒有行銷相關作品,於是出發前開了一個 IG 帳號,一邊紀錄在日本的生活,一方面也可以當作回台灣後找工作的作品集,結果沒有想到這個帳號真的成為了我後來「新的選擇」。
這個 IG 帳號始於 2022 年,那時候還不算是人人做自媒體的時期。我的帳號前期定位有點像是「日本生活 / 冷知識分享」,會做比較精緻的圖文,但都沒什麼起色,某天突發奇想,翻拍了「黃偉晉立刻爆炸日文版」,瞬間從幾百追蹤,暴增到一萬追蹤,當時第一次嘗試到自媒體爆發的威力,也發現了「日文 x 迷因」這個有趣的定位。

念完半年語校回台灣沒多久就決定再去打工度假,為了存錢我投了一間外商公司,不過跟我以前經驗沒有正相關的職位。我在履歷上放上我的社群成績,成功讓公司對我留下深刻印象,也順利拿到 offer。這次的轉職更加讓我深信,人生真的不是只有一個選項,你的每一個行動,都可以成為未來「第二個選擇」。
出發冒險前,準備好熱血,也準備好最差狀況的選項
雖然我是個 P 人,也很容易讓計劃趕不上變化,但不是個有勇無謀的人。
從裸辭去日本念語校,到再度去日本打工度假,即便沒有詳細的規劃,我還是把自己準備到一個安全的狀態才出發。兩次出發前我都審慎地評估自己的存款、查了當地租金的均價、計算如果真的找不到打工這些存款可以讓我活多久…
可能是個性使然,我是個風險規避的人,不喜歡落入一個「不得已只能這樣了」的窘境,這樣在做決定的時候會更清楚「為什麼我這樣選」。
當初零基礎去念語校的時候,我知道自己如果一直讓存款不斷減少會很焦慮,也知道自己那時候的日文程度根本不敢在日本找打工,所以在出發前找了一份遠端的兼職,讓我在東京的生活不會過得太緊繃,一直到後來再去打工度假也持續合作直到現在(真的很感謝老闆😭)。
所以每次有人問我「打工度假 or 念語校要準備多少錢?」「打工度假每個月花多少錢?」
我建議你先問問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?
你是個像我一樣希望自己的生活至少財務安全、不想要每天吃泡麵跟豆芽菜度日、偶爾還可以有餘裕去別的城市旅遊的人嗎?
還是你是個冒險者,敢吃苦、旅費花完了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拼命打兩三份工,只想寫下你熱血的故事?
其實每次開 Q&A 的時候我都知道一定會有這個問題,但我真的很不想回答一個數字就把這個問題打發,會問這個問題的背後,其實有一部分代表你不夠了解自己,或是你根本沒做功課。撇除沒做功課的人,我更希望那些不夠了解自己的人,可以好好思考,你想要的生活型態、你可以接受的風險程度、你現在擁有能夠扛下問題的能力是什麼?如果你真的有想過這些問題,或許你就不會只好奇「花了多少錢」的那個數字了。
每段旅程都會有它的挑戰,我也非常鼓勵大家可以飛去不同的國家看看世界,但是出發前記得先想一下,如果事情發展不順利,你還有什麼其他選擇?
為自己的選擇負責,把困難都變成有趣的故事
由於在出發打工度假之前,我已經準備好至少可以在日本生活半年的存款,到日本後就沒有急著先找打工,同時也因為計劃有點變更,本來只想在福岡待 3 個月就搬去東京,殊不知一住就愛上,便決定留在福岡了(也是因為東京房租太貴哈哈哈),所以到日本 5 個月後才透過仲介找到了服飾店的打工。
一開始打工就受到了震撼教育。
殿長是個非常嚴格也非常注重業績的人,剛進殿裡的前幾天,我在 IG 上分享了工作心情,沒什麼特別的,就是說今天學到了什麼之類的內容,隔天馬上被殿長約談,告訴我不可以在社群發布跟品牌相關的內容,這是違反公司規定(非常嚴肅)。也因為這件事情,我可能被列為留校察看的對象了😅
在日本「接客」其實是一項專業的學問,從客人一進店裡就必須觀察、自然靠近、搭話,進而銷售,他們甚至是有專門學校在教「接客」這門課。我剛進去的時候日文口說非常爛,不太敢跟日本客人搭話,外國客人也不太會來逛我們的品牌,我沒辦法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,所以前期業績非常慘淡,時不時就被叫去訓話。每次訓話內容都差不多「上班不是來打卡,時間到了就下班,每天都要抱著目標上班,想著要如何去達到它」、「為什麼都沒有看到你在跟客人打招呼?」、「外國客人真的會因為跟你語言相通就跟你買東西嗎?」,後來也被訂定了業績目標,我才意識到「啊 不能只把自己當成打工仔呢」,那陣子壓力頗大,每天回家都吃不太下飯,一回家就是打開 YouTube 看接客的教學影片、瘋狂抄筆記,終於業績稍微有點起色了。
某天工作上不小心犯錯了,又被叫進去大訓話,被訓話合理,不過方式是把之前做不好的地方也全部搬出來訓,一一細數我不好的地方,就像情侶吵架翻舊帳那樣😂。甚至還扯到了 IG 的事情,逼問我是不是又在社群上發布有關殿裡的事,我說沒有,接著他竟然拿出手機截圖問我,最讓我驚訝的是我看到他的相簿裡充滿我影片的截圖,而且他詢問我的那一篇,也完全沒有提到殿裡的事情,純粹是他用翻譯軟體後會錯意了。後來有跟比較要好的童氏聊到這段,我問為什麼他要這樣,他說殿長只是想要你道歉認錯而已。那一刻我想起了日劇裡主管大罵部署的情節,原來這就是典型的 PUA 嗎😌 (還有發生許多我覺得不太合理的事情,不過也因為知道自己做的也不是一百分,就不提了)。
現在回頭看,是怎麼撐過那段時間的?
其實那時候有很多想法,提離職然後大不了去大國藥妝或是星巴克打工也可以?
還是撐下去,讓這段歷程之後回頭看是很棒的學習跟經驗?
結果大家應該都知道,我選擇了後者,因為我明確知道我並不是因為缺錢而在這邊打工,在這裡我確實日文口說能力進步了,雖然心有點累,但如果之後可以把它寫成有趣的故事好像也無妨。抱著這樣的心情,之後再面對殿長好像也沒有那麼困難了哈哈哈🤣
最後也有做好做滿,甚至還為了支援過年人力不足延長多做了幾天,殿長最後還替我準備了餞別禮,可說是相愛相殺(並沒有)🤣🤣🤣
Part.3 to be continued...